美国人均粮食产量
第一名,美国:2021年人口3,28亿;粮食产量:7亿吨;人均粮食占有量:1737公斤;按吃好标准来算的话年消耗粮食为968亿吨,这样的话可调出粮食大概为732亿吨。
美国人均粮食产量大约是470公斤每年。美国的农业生产效率和产量一直位居世界前列,这得益于其先进的农业技术、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庞大的农业产业。美国的人均粮食产量也相对较高,这反映了美国农业的强大生产力。这个数字是根据美国的总粮食产量除以其总人口得出的。
美国:2021年人口28亿,粮食产量7亿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1737公斤。按吃好标准计算,年消耗粮食约为968亿吨,可调出粮食约732亿吨。 巴西:2021年人口139亿,粮食产量693亿吨,人均粮食占有量1259公斤。按吃好标准计算,年消耗粮食约为2834亿吨,可调出粮食约4096亿吨。
美国:美国是第二产粮大国,粮食总产量为4亿吨,亩产平均为552公斤,人均粮食产量为1346公斤。美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中央大平原,这个平原的面积超过了中国三大平原和四川盆地的总和,非常适合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。美国是世界上农业生产水平最高的国家,多年来也是全球粮食出口最多的国家。
粮食总产量为4亿吨。美国的农业机械化程度很高,所以美国的平均亩产水平是最多的,美国人口有26亿,人均粮食产量为1346公斤,位列第一,这么多粮食本国居民也吃不完,所以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粮食出口国。第三产粮大国:印度 粮食总产量为13亿吨。
中国农业机械化与美国农业机械化的区别和联系
1、中国农业与美国农业的比较 农业装备水平的比较。改革开放以来,中国粮食产量一直持续稳步增长,13亿人口的饮食的问题得到解决,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。而农业装备可谓“鸟枪换炮”,农业机械化水平大幅度提高。
2、美国中国日本农业机械化规模不同的原因如下。美国平原面积广大,耕地集中连片,农业生产中适宜使用大型农业机械。中国地形复杂多样,多个地区并不适合进行机械化种植。日本平原面积狭小,适宜精耕细作,农业生产适宜使用小型农业机械。
3、相同点:都是大规模的商品谷物农业,而且都是机械化生产。 不同点:我国是人多地少,美国是地多人少,而且美国农业发达,技术水平高,而我国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。 原因:美国是发达国家,经济实力强,农业技术水平高,而我国是发展中国家,经济实力相对较弱,农业技术水平相对较低。
4、电气化、水利化本身就是与机械化相辅相成的,农业运输、农产品加工和林、牧、渔业现代化也离不开机械化。可以说,整个农业现代化都离不开机械化。
美国的农业政策对我国有哪些借鉴意义
采取有效措施,例如免耕、轮作、种植绿肥作物等,保护耕地,稳定和提高土地肥力;(2)采取农业补贴等措施,提高农民进行农业生产的积极性;(3)治理水土流失、土地荒漠化,减少化肥、农药的过度使用,保护农业生态环境。(4)加强农业技术投入,提高农产品产量和农产品质量,降低农业生产的成本。
美国的农业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世界农产品市场的动态,这一点对于中国农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。2美国农业政策的发展经历了两个主要阶段。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,美国政府主要采取自由放任的政策,不直接干预农产品市场。
美国联邦(中央)政府的农业政策,是三个因素变动相互作用的结果。其一是土地、人口、和气候等自然因素,其二是市场因素,其三是政治因素。美国自建国以来的农业政策发展,大抵可分作两大阶段。20世纪20年代以前,美国政府对农产品市场基本采取自由放任不干预的政策,但通过对经济基础的投资,促进农业的发展。
政府应加大农业发展的资金投入,改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。注重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的建设,而且要加强农业信息基础设施的建设 建立和完善农业生产风险防范与保险机制。发展农业教育与科技进步。
提高技术水平,发展集约化农业:美国农业的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可以为中国农业提供借鉴。通过采用高效的种植技术、精准农业和智能农业系统,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。 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:美国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表明,平衡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至关重要。
美国的农业发展模式以其高度的集约化和机械化而先进,这主要得益于其广阔的土地面积和相对较少的人口密度。在这样的背景下,每个农户通常管理着大量的土地,使得手工劳动变得不切实际。 美国的科技发展水平高,能够支撑起相应的农业生产工具的研发和应用,如收割机等。
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有哪些
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挑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: 土地资源短缺:随着城市化进程加速,土地资源日益短缺,这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挑战,使土地面积减少,农业生产受到限制。
我国农业发展滞后在于农业科技滞后。主要表现在:①技术研究和推广不力。“高产优质高效”的农产品培育技术和农业资源的深度利用不足,农作物病虫草鼠害的综合防治技术以及旱、涝、盐、碱等的障碍因素较多,这些是造成我国耕地侵蚀、作物减产、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。
、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,思想观念 、生活方式落后 。2 、农村基础设施薄弱, 生产生活条件差,发展受制约。3 、农业生产方式落后。4 、农村产业结构需要调整 。5 、农村市场经济发展缓慢。6 、分散的小农经营方式制约着农业的进一步发展。7 、环境与人口问题制约着农村的可持续发展。
土壤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加剧。我国耕地污染退化面积约占耕地总面积的1/10。在华南、华东、东南等矿区和工业发达地区,土壤受重金属和难降解有机物的污染日趋严重。土壤污染直接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、生态安全和人体健康,制约了农业可持续发展。 积极推进农业发展转型 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。
【急】以美国农业带为例,阐述商品农业其作物的选择与环境的关系
除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外,“以农立国”的传统和完备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,是促进美国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。 美国农业的特点 (一)世界领先水平的农业现代化和农业生产率 随着工业的发展,农业在美国经济中的比重逐渐下降,但政府对农业采取了支持和保护的政策,使美国农业在世界上依然具有最强大的竞争力。
农业实行地区专门化生产,形成了一系列农作带和农业区,能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。主要农作物带(区)的分布:①乳畜带:分布在美国的东北部及五大湖沿岸;②春小麦带:在乳畜带以西的中部平原,与加拿大南部小麦产区相连。
商品谷物农业主要种植小麦和玉米,对降水的需求量不是很大。小麦是比较耐旱的农作物,当然小麦的生长需要一定的水分。美国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区夏季有一定降水,加之密西西比河有充足的灌溉水源,可以满足小麦的生长。美国中部平原可以发展商品谷物农业。
分布规律与地形的关系 美国农业专门化地区的划分充分考虑市场需要,如乳畜带分布在五大湖沿岸和东北部沿海地区,这里有美国最大的工业区,城市密集,人口众多,对乳、肉等产品的需求量。美国西部地势较高且少雨,适合发展畜牧业。
美国农业带一共分成玉米带、小麦带、乳畜带、棉花带、亚热带作物带、水果和灌溉农业带、畜牧和灌溉农业带、混合农业带。玉米带 (1)主要分布在乳畜带以南,小麦带之间。(2)地势平坦、土壤肥沃,无霜期为160-200天左右,年降水量为500-600mm。
如何借鉴发达国家发展现代农业的经验
选择符合国情或区情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 国外现代农业发展有三种主要模式,即以美国为代表的规模化、机械化、高技术化模式,以日本、以色列等国为代表的资源节约和资本技术密集型模式,以及以法国、荷兰为代表的生产集约加机械技术的复合型模式。
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优化我国的农业推广模式 :一是重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。二是走现代集约农业发展道路。三是继续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。四是完善政府支持农业的制度安排、组织管理和支持政策体系。五是发挥民间组织的重要作用。
美国发展现代农业主要措施 A、依法坚持农业的基础地位 农业总产值占GDP的2%左右(江苏占5%),每年农业补贴近400亿美元,占农业总收入的11%。
从农村经济管理的角度研究国外农业现代化的类型,对与中国的农业发展无疑大有借鉴。
总的思路和措施主要有: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,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,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,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,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,用培育新型农民发展农业,提高农业水利化、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,提高土地产出率、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,提高农业素质、效益和竞争力。